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分享到:

加强队伍建设 促进教育发展

    作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发表时间:2016-09-12         

信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张明春

值此第32个教师节,我们向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教师节作为我国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已走过了32载。尽管节日的次数在变,但是“甘守三尺讲台,争做‘四有’老师”的主题始终没变。32年来,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在信阳大地越来越浓;32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依靠教师、服务教师、关心教师的做法越来越好;32年来,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坚守初心、甘于奉献的精神越来越强。事实说明,发展教育事业,教师是核心力量,只有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才能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为信阳添彩中原、实现弯道超车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教育成绩可喜 不能忘记教师

我市属于革命老区。多年来,面对“穷市办大教育”的现状,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优先保障人力资源,信阳教育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各项工作走在河南省前列,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教育率先突破的路子。

(一)教育发展保障机制全面确立。全市上下建立起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相继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职教攻坚工程、营养改善计划,建立了覆盖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了《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责任书》,内容包括“全面改薄”、城镇扩容、寄宿制学校建设等重大项目。2015年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83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的五分之一强。教育法治化得到大的提升,打造了一批教育 招聘 、高考、体育与理化生实验加试等阳光工程,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二)教育质量多年全省领先。全市教育战线始终把立德树人放在教育发展的首要位置,坚持抓好教育质量。2016年,高考本科进线率59.92%,高于全省9个百分点,清华、北大等名校录取人数连续多年位居河南省各地市三甲行列。2013年以来,连续四年招收空军飞行员居全国地级城市首位,占河南省招飞总数的25.5%,受到空军招飞局、济南空军招飞中心和省教育厅的表彰和奖励。在2015年全国汉字 写大赛中,信阳选手徐玮琦夺得全国总冠军。

(三)特色教育成效明显。近年来,我市创建了国家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1个、国家级示范校3所。信阳形成一批全国知名的职教品牌,如新县的涉外劳务培训,息县的保安保洁,商城县的烹饪,潢川县的园艺,光山县的电商羽绒,淮滨县的电焊等。

(四)教师队伍建设稳步提升。通过实施“五项计划”“两大工程”助推了教师成长:以“特岗计划”为起点构建长效教师补充新体系,8年来为7个县1506所农村学校 招聘 10552名特岗教师,占实施“特岗计划”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数的26%,承担着约1/3的工作量;以“国培、省培计划”为引领构建中小学教师培养体系,每年开展教师培训5万人次;以“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计划”为手段构建农村学前教育志愿者招募体系,共 招聘 1004名志愿者,服务于325个支教点的12048名幼儿;以“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为模式构建农村高层次骨干师资培养体系,有139名农村教师通过进修取得硕士学位;以“继续教育岗位全员培训计划”为载体构建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体系,本周期教师接受各级各类培训101037人次。作为全省最早实施“名校长培育工程”的省辖市之一,我市受到省教育厅的高度肯定;“名师培育工程”厚积薄发,全市中原名师数量达到5人,涵盖幼儿教育、小学、初中、高中等基础教育各阶段。目前,全市已形成以中原名师为引领、以省市级骨干教师为支撑、“金字塔”结构的教师人才队伍。教师已成为我市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
(五)教育民生不断改善。近年来,落实免教科书资金4.6亿元,资助学生687.5万人次;落实生均公用经费25亿元;落实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2.9亿元,惠及45.4万人次。从2015年开始,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城乡初中和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达到830元/年、630元/年。“十二五”期间,实施边远艰苦地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项目383个,投入资金2.3亿元;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项目和营养改善计划等项目累计拨款17.12亿元。

我市以教育质量为依托的教育品牌逐渐形成,教育事业成为信阳对外展示的形象窗口,成为信阳一张亮丽的名片。“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盘点教育成绩的同时,我们怎能忘记一代又一代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信阳教育人!

教育规律可循 必须依靠教师   当前,全国13亿人民都在为中国梦而团结奋斗。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一)教育是人才摇篮、事业基石。长期以来,我市一直是人口大市、劳务输出大市,未来将如何实现向人才强市的跨越?唯有优先发展教育、培养优秀人才,才能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成庞大的人力资源、人才资本优势,落实河南省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和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只有下大力气办好教育、发展科教,才能给全市经济的发展、综合实力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才能让“一市一区三枢纽”的战略落到实处;只有让人民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兑现“一个都不能少”的“全面小康”承诺,让全市人民人人都获得福祉。

(二)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教师是立教之本。梅贻琦的著名论断“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就是最好诠释;促进教育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最根本的还是依靠教师。教师是兴教之源。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承担者,是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优良学校、优质教育的最重要标准,就是要有优秀教师。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一所学校、一个地区,如果教师有爱心、有学识、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家长、学生都会一心向往。

(三)良师是教育之魂、学生的舵手。教育是师生之间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抓住了教师的灵魂,也就抓住了教育的灵魂。好教师要“学高”,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要“身正”,为学生的一生把好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做他们未来幸福人生的奠基者。只有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我们的教育才会更有内涵、更有品位、更有魅力。

实现中国梦,教师责无旁贷。我市现有8.6万筑梦人,他们正用默默无闻、孜孜不倦的智慧和汗水,与信阳人民一道同圆小康梦。

教育事业可望 更要重视教师

近年来,我市教师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与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和我市教育发展的目标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教师的配备亟待优化,教师数量不足,教师在区域间、城乡间分布不均衡;农村教师结构有待优化等。要实现信阳教育的跨越发展,就必须凝聚全社会的强大合力,更加重视教师,尊重教师,支持教师。

(一)各级政府要当好“真靠山”。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乔新江书记在今年的“两会”上指出,要把教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要胸怀办教育的大局观,秉持合力办教育的理念,打破部门壁垒,强化问题导向,破解瓶颈难题,为教育的发展全力做好后勤保障。一是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可动摇。当前,我市处在实现弯道超车、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教育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作用是根本性的、持续性的。《河南省教育脱贫专项方案》中列出,未来五年中,河南省拟投入资金245.56亿元,支持53个贫困县改善办学条件。尚朝阳市长在今年五月份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要求,补足教育短板,把教育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支持发展。信阳教育如逆水行舟,滚石上山。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积极作为,牢牢坚守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全力推动“十三五”信阳教育新跨越。二是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必须坚守。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确保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定比例。三是教育发展部门联席机制要持续完善。各级政府要创新教育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凝聚财政、规划、人社、土地、编制、公安、工商等各部门力量,让多个部门协同作战,改变教育发展凭借一家之力的局面,集中智慧和力量解决困扰教育发展的难题、师资队伍建设的难事。

(二)教育部门要做好“智慧云”。各级教育部门要牢记使命,积极担当,主动作为,开门办教育,做好政府参谋,当好教师的“娘家人”。一是要“开门办教育”。教育不能关门办学,要坚持“三个立足三个面向”,打开门,走出去,请进来,让教育理念、教师素质与先进地区持平,与世界接轨。二是要倾 民众呼声。信阳教育是信阳人民的教育,要“接轨”群众所需,打开门, 民声,察民意,回应群众入园难、入园贵、大班额、教育公平的呼声。三是要善结“同盟军”。教育人要打开门,与政府、社会、家庭面对面、零距离,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合作新机制,促进教育的协调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发展教育和社会培训事业,多元高端发展民办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四是做好“娘家人”。各级教育部门是教师的代言人,是教师一吐心声的“娘家人”,要开通民主渠道,化解各种矛盾,努力构建一种同舟共济、内外和谐、协调发展的和谐人际关系,把校园建成教职工生活的家园,工作学习的乐园,成才的摇篮;要尊重和依靠广大教职工,通过落实一系列惠师举措,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真正为教师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使广大教师乐教爱教、甘守讲台、为国育才。

(三)全社会要建树尊师的“风向标”。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明城市的风向标。信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号角已经吹响,尊师重教之风托起的是信阳的未来。“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营造全社会尊师的深厚氛围,是吸引优秀人才从教的基础和关键。一方面要招来教师。按照《信阳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6-2020年)实施办法》建立乡村教师长效补充机制。推行“退一补一”硬政策,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和城镇师资不足问题。按编制配齐配足各学科教师,除市县公开组织的教师 招聘 外,全力保障并完善特岗教师、全科教师、硕师、学前巡回支教、政府购买服务聘用退休教师及合同制教师等 招聘 体系。探索建立县域内教师编制随生源流动机制,缩短编制调整时间,盘活教育编制资源。加快完善区域统筹机制,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另一方面要留住教师。提升教师福利待遇,全力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以感情留人,让人民教师更受尊重,更有尊严地生活。建立教师奖扶机制,通过开展各级各类优秀教师、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乡村教师荣誉证书颁发等活动提升教师的荣誉感;完善教师帮扶机制,让走访慰问活动常态化,落实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休养的法律规定,保证教师身心健康。以待遇留人,全面兑现教师工资,提升教师待遇。实行乡村教师职称评聘、收入分配倾斜政策;全面落实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乡镇工作人员补贴政策;确保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加大“全面改薄”、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美化校园育人环境;实施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以事业留人,搭建成长平台,提升职业荣誉感。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打破职称“天花板”,吸引更多人才服务基层教育;全面实施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完善农村教师选调进城考试制度;持续加大名师、名校长培养力度,为教师、校长成名成家搭建平台。
(四)广大教师要当好“明灯”。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提升综合素质,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称号。“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这是历史对一代儒家大师的敬仰,又何尝不是对每一位教师的期待呢?信念坚才能教得好。要自觉肩负起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继续加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人生导向;用“明灯”照亮学生正确的航向。师德美才能教得好。严格遵守《信阳市关于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和人格底线,让有德校长带领有德教师,让有德教师培养有德学生;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做爱岗敬业的模范,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文明当成人生的最大乐趣,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在平凡中成就伟大。让“蚕烛精神”成为“明灯”之光。技能高才能教得好。技能是教师的立足之本。要自觉刻苦钻研、严谨笃学,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让“明灯”照亮学生的心田,努力使自己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始终为学生提供最有效的指导和最好的教育。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希望全社会尊师重教,全力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发展教育,为广大教师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希望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甘于奉献,继续前行,奋力助推信阳教育新跨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来源:信阳新闻网

    【打印此页】 【关闭】

上一条:教师节慰问信

下一条:河南优化农村中小学校布局 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

    联系我们 | 站长统计
版权所有 © 信阳市教育体育局   豫ICP备2021011488号-1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205号
网站标识码:4115000047 地址:信阳市新华西路45号A   电话:0376-6221658    邮政编码:4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