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桥区教体局多措并举加强教育扶贫工作
一年来,平桥区教体局牢记职责使命,坚持结合教育实际,聚焦“控辍、资助”两大核心指标,全面落实教育扶贫保障性政策,着力防范化解教育扶贫领域风险,做好教育扶贫“先手棋”文章。
树牢底线意识,严控贫困学生厌学、逃学、辍学风险
针对“因学困而厌学、因上学远上学难而逃学、因贫困而辍学、因残疾而失学”风险点,采取五项举措:
一是坚持依法控辍。 坚持把“一册两表四书”贯穿控辍保学工作始终,扎实做好每一个工作环节。建立义务教育入学联控联保工作机制和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利用省教育精准资助管理信息系统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模块,每周按时填报辍学学生或疑似辍学学生的基本情况,并采取相关措施,劝返义务教育辍学学生复学。
二是夯实责任控辍。 认真落实控辍保学“六长”责任制,实行教体局局长、镇长、校长、村长、家长、师长责任制,各负其责,落实控辍保学任务。
三是提高质量控辍。 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全面提高农村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健全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制度,把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作为控辍保学的重点任务,建立“一教一帮”学习帮扶制度,着力消除因学习困难或厌学而辍学的现象。
四是落实扶贫控辍。 精准确定教育扶贫对象,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和资助政策。把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脱贫攻坚重点对象,特别是把残疾儿童、残疾人子女、烈士子女、孤儿、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留守儿童等作为重中之重,统筹各类扶贫、惠民政策,坚持优先帮扶、精准扶贫,确保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
五是强化保障控辍。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优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保障学校布局与村镇建设、学龄人口居住分布相适应。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完善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标准,科学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对不能接受普通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安置到特殊教育学校入学。将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纳入学籍管理,选派教师为不能到校的残疾儿童少年定期提供送教上门教育,随时掌握残疾学生的思想动态,消除思想顾虑,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强化责任担当,严控资助不精准、不规范、不全面风险
针对“贫困学生识别不精准;资助资金管理不规范;学生资助金发放不及时;贫困学生资助不能全覆盖”的风险点,采取三项举措:
一是精准识别贫困学生。 利用技术手段精准排查。充分利用教育部门开发的两个管理系统:“河南省贫困生资助识别系统”和“全国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实现精准排查。安排人员力量入户调查。组织教师对初步确定的建档立卡学生信息入户核实,查漏补缺,确保信息准确。抓住薄弱环节重点排查。如对少数辍学学生、转入转出学生、异地就学学生、残疾学生及问题学籍学生等严把筛查关。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立即整改,确保资助政策落实无盲区、无遗漏。
二是全面落实资助政策。 全面落实好包括生活补助、学费减免、助学金、奖学金、生源地贷款等各项资助政策,健全完善资助工作台账,确保各项资助按时足额发放。各学校严把受助学生的申请受理和初审关口,局资助中心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核对,做到镇不漏校、校不漏人,应助尽助。在资金监管方面,按照资金分配规范、使用范围明晰、管理监督严格、职责效能统一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监督检查制度方案,切实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三是凝聚社会帮扶合力。 坚持“政府主导、教育主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原则,积极统筹项目资金,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扶贫帮困助学捐赠活动。整合扶贫、民政、工会、妇联、慈善协会等各方资源,建立了完善的贫困学生救助资助体系。每年8月,动员爱心人士捐助助学,为大学新生安心入学,圆梦大学保驾护航。
树牢底线意识,严控贫困学生厌学、逃学、辍学风险
针对“因学困而厌学、因上学远上学难而逃学、因贫困而辍学、因残疾而失学”风险点,采取五项举措:
一是坚持依法控辍。 坚持把“一册两表四书”贯穿控辍保学工作始终,扎实做好每一个工作环节。建立义务教育入学联控联保工作机制和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利用省教育精准资助管理信息系统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模块,每周按时填报辍学学生或疑似辍学学生的基本情况,并采取相关措施,劝返义务教育辍学学生复学。
二是夯实责任控辍。 认真落实控辍保学“六长”责任制,实行教体局局长、镇长、校长、村长、家长、师长责任制,各负其责,落实控辍保学任务。
三是提高质量控辍。 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全面提高农村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健全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制度,把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作为控辍保学的重点任务,建立“一教一帮”学习帮扶制度,着力消除因学习困难或厌学而辍学的现象。
四是落实扶贫控辍。 精准确定教育扶贫对象,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和资助政策。把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脱贫攻坚重点对象,特别是把残疾儿童、残疾人子女、烈士子女、孤儿、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留守儿童等作为重中之重,统筹各类扶贫、惠民政策,坚持优先帮扶、精准扶贫,确保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
五是强化保障控辍。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优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保障学校布局与村镇建设、学龄人口居住分布相适应。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完善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标准,科学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对不能接受普通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安置到特殊教育学校入学。将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纳入学籍管理,选派教师为不能到校的残疾儿童少年定期提供送教上门教育,随时掌握残疾学生的思想动态,消除思想顾虑,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强化责任担当,严控资助不精准、不规范、不全面风险
针对“贫困学生识别不精准;资助资金管理不规范;学生资助金发放不及时;贫困学生资助不能全覆盖”的风险点,采取三项举措:
一是精准识别贫困学生。 利用技术手段精准排查。充分利用教育部门开发的两个管理系统:“河南省贫困生资助识别系统”和“全国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实现精准排查。安排人员力量入户调查。组织教师对初步确定的建档立卡学生信息入户核实,查漏补缺,确保信息准确。抓住薄弱环节重点排查。如对少数辍学学生、转入转出学生、异地就学学生、残疾学生及问题学籍学生等严把筛查关。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立即整改,确保资助政策落实无盲区、无遗漏。
二是全面落实资助政策。 全面落实好包括生活补助、学费减免、助学金、奖学金、生源地贷款等各项资助政策,健全完善资助工作台账,确保各项资助按时足额发放。各学校严把受助学生的申请受理和初审关口,局资助中心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核对,做到镇不漏校、校不漏人,应助尽助。在资金监管方面,按照资金分配规范、使用范围明晰、管理监督严格、职责效能统一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监督检查制度方案,切实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三是凝聚社会帮扶合力。 坚持“政府主导、教育主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原则,积极统筹项目资金,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扶贫帮困助学捐赠活动。整合扶贫、民政、工会、妇联、慈善协会等各方资源,建立了完善的贫困学生救助资助体系。每年8月,动员爱心人士捐助助学,为大学新生安心入学,圆梦大学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