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体动态  > 教体要闻
    分享到:

信阳市教育系统“巾帼风采”庆“三八”系列报道之四

    作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发表时间:2018-03-09         
中原名师周雁翎:一路行思一路歌


信阳市教育系统“巾帼风采”庆“三八”系列报道之四


信阳市教育系统“巾帼风采”庆“三八”系列报道之四

信阳市教育系统“巾帼风采”庆“三八”系列报道之四

周雁翎,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现任信阳市第九小学校长。多次获得国家及省级优质课、说课一等奖,一直致力于学生阅读习惯培养。曾获河南省优秀教师、中原名师、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等称号。
每当年轻教师和家长们,向她请教语文学习的秘诀时,她都会认真地告诉他们:语文学习的过程并不完全是知识学习和纯粹的知识增量的过程,更是一个人精神品味不断上升的过程,这是与数学、物理等其他自然科学类学习的一个重要区别。这一性质,意味着语文学习始终是一个事关人的精神品位提升和完善的过程,也决定了阅读和感悟将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阅读感受能力?并进而提高表达能力?她说:“就像学游泳不能只理论分析,必须跳进泳池游才行一样,只有把学生放入无限的阅读海洋畅游,才能锻炼出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把经典的童书带到学生面前,让童书的美好与童年相遇,并产生全息化的融通反应,成就学生的语文底色,自我精神底色,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初涉讲坛 ,探索学生乐读路径
然而这种认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1992年,周雁翎中师毕业成为了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教学几年后,她和很多同行一样开始困惑:我们花了大量时间让孩子写作业、做练习,却依然有学生学不好语文,甚至说最不喜欢语文。
她在苦闷中向身边语文素养高的老师寻求答案,询问语文成绩好的学生,发现他们都会提到自己爱读书。
她又想到自己。小时候家里没人管,不怎么写作业,为此挨了不少批。而奇怪的是自己考试成绩一直不错,初中毕业考入了当时非常难考的师范。回想起来觉得最大的原因是比同龄人读的书稍多些。
但上世纪90年代,一本语文教科书和无数的习题就是学生们全部的语文世界,课外阅读量非常少,可阅读的书籍也非常匮乏。作为一名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语文老师,她便开始对如何积极、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进行大胆摸索。
周雁翎说:“从2001年起,我任教的班级就成立了班级读书会——七色花读书会,这个名字是孩子们共同商定的,我坚持每天给学生大声读书20分钟,我每读一本书就会掀起一股班级同学集体买书的热潮,从四年级的杨红樱系列热潮,到五年级的凡尔纳热潮,再到六年级的名人传记热潮,甚至到文学评论、哲学、历史、地理、天文……学生读书范围之广,大大超乎我的想象。接下来的十几年,读书和读书活动一直伴随着我所带的班级,学生们成立诗社、创作小说、故事接力、科幻连载,我欣喜地发现这样的语文教学生活给了我们发现的眼睛,创作的激情,丰富而精彩的精神生活。”
从2008年开始,周雁翎开始担任市十三小教学副校长,工作舞台更大了,带领更多的老师帮助和指导更多的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成可能。
在她的倡导下,全校开设自由阅读课,低年级是由教师为学生大声读;中年级是班级读书会,师生共读一本书;高年级是自由默读,集中讨论。一时间“今天你阅读了吗”“又发现什么好书了”成了学生课间最常见的话题。同时学校开展“绿色悦读节”,活动覆盖每一个年级、每一个孩子。经 典诵读、名家签名售书、图书漂流、图书义卖……孩子们或写或画,或读或演,经典童书因此悄悄走进学生当中,无声中引领学生成长。
但在这些相对随性的摸索中,她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因为没有教材,阅读材料随意,缺乏渐进梯度;阅读评价体系没有建立,使阅读指导工作全凭教师自身态度和水平,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阅读活动与阅读结合不够密切,出现为活动而活动的情况。
正如叔本华所言,不加思考的滥读或无休止的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周雁翎清醒地意识到原本零散的行为必须固化为课程,才能形成体系,才能有效地实施和评价,才能更好地在学生身上体现。也只有形成课程,进而形成模式,才能有效地复制经验,得以有效推广。
课题引领,建构“养读”课程体系
2015年,周雁翎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评为“中原名师”,也是目前信阳市小学阶段唯一一名中原名师。这时她已经担任第九小学校长,她发现该校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进城务工子女,学生课外知识匮乏,学习缺乏后劲;家长也没有引导孩子课外阅读的想法和能力,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后续发展。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校长的她意识到,学校必须主动承担起培养孩子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的责任,在课堂内、活动中有计划地系统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将课外阅读指导课程化实施,进而形成模式,并建立评价系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课外知识匮乏的问题。
但,如何带领薄弱学校教师进行这项创新性教科研工作?
在各级领导的帮助下,周雁翎组建了“中原名师周雁翎工作室”,吸纳了来自全市共14名优秀教师,同时正式组建课题团队,提炼并推出“养读”理念——通过读书帮助学生“养兴趣、养习惯、养性情、养德行”。申报了省级课题《小学“养读”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研究》在课题研究指导下,学校建立了“123+x”养读课程模式:“1”就是一本语文书,“2”是晨诵教材,花开两朵,包括古代经典和现代儿童诗两个部分,“3”是每学期从文学、科学与数学、人文与艺术三个不同纬度推荐的3本共读书,“x”是学校阅览室和班级图书角自读的书籍,每班轮流到学校阅览室阅读,放学后开放阅览室,班级建设读书角。为了保证课程的实施,九小开设每天15分钟的晨诵课,专门编写了校本诵读教材,一年一改进,今年已经推出了第三版。
工作室骨干带领九小教师组成了教师志愿者联盟,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开展自主阅读、亲子共读、艺术培训、课业辅导等课后服务。志愿者辛勤的付出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生家长更是对学校开展的课后服务赞不绝口。经过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全国教师志愿服务联盟推荐,信阳市第九小学光荣入选全国教师志愿服务“课后服务示范点”,受邀到北京参加教育部2017教师节系列活动之七——全国教师志愿服务“课后服务示范点”建设启动仪式。
2017年,“养读”课题结题,养读课程的教材、教案、课例等实践成果结集,雁翎名师工作室团队也在养读教材编写、养读课程实践中实现了质的飞跃。“中原名师周雁翎工作室”也被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终身学习品牌”。
理论提升,形成“成长”教育思想
担任信阳市第九小学校长后,周雁翎带领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用智慧与经验、活力与魄力、汗水与心血,奏响了恢弘乐章。在短短不到四年的时间内,学校在教科研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整体办学水平等各方面都取得长足发展。
学校以“让我们一生幸福成长”为办学使命,注重挖掘每一名学生在成长中的闪光点,形成了“成长教育”品牌。
九小“成长教育”,以“共享成长”为办学理念,以“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为校训,以“健康、向上、尚美、乐学”为学生成长目标;以“博爱、儒雅、善思、力行”为教师成长目标;取学生培养目标中的“向上”作为学校精神,追求时时向上,事事向上。取教师培养目标中的“力行”作为校风,旨在引导广大师生形成独特的精神风貌;坚持教育过程是学生成长的过程,也是教师家长共同成长过程的理念,期盼学校、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成长中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学校通过整体规划,建构了九小娃“成长课程”七彩体系:成志系列的“成志课程” “行知课程” “行走课程”;健康系列的“情绪课程” “人际课程” “志愿课程”;尚美系列的“创新课程” “电影课程”;节庆系列的“节日课程” “节气课程”“节庆课程”,为孩子们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一年级“开笔礼”、四年级“十岁成长礼”、六年级“毕业礼”,在学生成长的关键节点,用温馨庄重的礼仪润泽其成长,激发他们内在的向上力量;红领巾广播站、小记者站、科技小分队、小露珠诗社、雅风吟诵社、三叶草戏剧社、美术、音乐等许多少儿社团,在形成序列、层层推进的社团    活动中,搭建灵性飞扬的活动载体,融合学生的特长,开辟成才的自由通道。每年的校园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数学节和英语节,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提供了多元平台,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2015年信阳市第九小学被评为“河南省教师发展学校”,“市级文明单位”;2017年5月,河南省首届教育“金烛奖”评选暨颁奖典礼在河南大学举行,信阳市第九小学被授予河南省“最具成长力学校”荣誉称号;2018年1月,信阳市第九小学再次被评为河南省“书香校园”。
目前深厚的文化内涵、鲜明的精神特质、高效的管理理念,已经成为信阳市第九小学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我们有理由坚信,在中原名师周雁翎校长的带领下,怀揣“教育兴国”梦想的九小人,乘教育改革的东风,秉承“成长教育”的理念,在这片充满爱的沃土上,一定会硕果累累!
    联系我们 | 站长统计
版权所有 © 信阳市教育体育局   豫ICP备2021011488号-1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205号
网站标识码:4115000047 地址:信阳市新华西路45号A   电话:0376-6221658    邮政编码:4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