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体动态  > 教体要闻
    分享到:

光山县聚力均衡发展推动教育提质升级

    作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发表时间:2015-04-22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普九”工程的升级版,是实现适龄儿童少年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跨越。光山县2008年被省政府授予“河南省两基工作先进集体”,义务教育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县委、县政府迅速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移到推进均衡发展上来,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城乡、区域推进,分类指导、逐步实施”原则,聚力均衡发展,全力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推动教育事业提质升级,义务教育呈现出均衡、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先后荣获河南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单位等多项荣誉。主要做法:
一、抓住两个关键,落实政府责任  抓统筹,营造创建环境。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党政领导任期责任目标,列入财政重点保障范围,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始终坚持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纳入全县重要民生工程,进一步突出教育发展项目党委政府优先讨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支出使用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三个优先”,进一步明确政府责任,进一步浓厚创建氛围,形成群策群力办教育、齐抓共管促均衡的良好局面。抓保障,加大经费投入。千方百计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 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全力保障政策性投入,学校建设投入不断增长,2014年财政对义务教育拨款69800万元,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小学6638元、中学5426元,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小学2450元、初中为1733元,实现连年增长,全年征收城镇教育费附加576万元,全部用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筹措配套资金524.2万元用于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和改造中小学校舍,县城学校建设投入年均4000万元以上。鼓励社会捐资助学,大力弘扬尊师重教风尚,积极动员成功人土回报家乡教育,近几年每年社会捐赠均在100万元以上。
二、***三个难题,突破发展瓶颈  ***“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难题。坚持城乡教育一体化,采取优化中小学布局、扩建寄宿制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充实教育教学设备等措施,大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2012—2014年,全县累计投入2.2余亿元用于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扩建校舍总面积16.7余万平方米;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用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已达54所;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对200余所薄弱中小学进行了标准化改造;累计投入1730余万元用于信息技术教育建设,装备城域网学校59所、标准化多媒体班级433个,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累计投入资金3300余万元,为中小学校配备图书、仪器和体音美器材等教育教学设备。***“提高农村学校师资水平”难题。建立教师补充机制、城乡支教机制、学习培训机制、师德教育长效机制,持续提高农村学校师资水平。近年来,通过定向 招聘 、特岗计划、学前教育巡回支教志愿者招募等途径,全县农村学校共补充新教师1460人,共有176名教师下乡支教;大力开展名师“送教下乡”活动,大力实施“名师工程”, 扎实开展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学生择校”难题。坚持划片免试入学制度,严格控制学生择校;严格学籍管理,禁止学生以择校为目的随意转学。逐年提高普通高中招生分配生比例,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各初中的比例达到招生总计划的50%,并向薄弱初中倾斜;扩大城镇学校办学规模,新建规模60个班级的光山县第五完全小学,2013年秋季竣工并开始招生,在建光山县第六完全小学(思源学校)明年秋季开学可投入使用;积极推进民办教育发展,全县民办学校已累计完成投入7亿余元,民办教育已成为光山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镇化带来的城区学校学位不足的矛盾。
三、突出三个重点,提升办学水平  重在实施素质教育。一是坚持德育为首。健全学校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工作载体,深入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书香校园创建和道德讲堂进校园、国学经典进课堂等活动,坚持经典诵读与践行道德规范、与学生行为规范、与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相结合,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推进课堂改革。建立县、乡、校教研网络和教师集体备课、课题研究、校本教研、课堂教学改革新机制,坚持“三个紧密结合”,即深化课改与提高教育质量紧密结合、深化课改与打造高效课堂紧密结合、深化课改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效课堂模式,培育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三动”能力,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三是建设校园文化。坚持原创性与特色性、人文性与贴近性、品位性与协调性相统一,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十佳学校创建活动,全力构建文化校园、书香校园、绿色校园,形成“育人磁场”;坚持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举办学生田径运动会、艺术节等,践行“健康、习惯、学业”阳光校园宗旨;推动学校“一校一品”建设,大力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积极创办乡村学校少年宫,配备专用教室,科技、艺术、球类、武术、舞蹈、书法等特色课程异彩纷呈。四是建好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县委、县政府把信阳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建设纳入2015年“十件实事”之一,采取有力措施建好用好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改善中小学生校外实践条件,促进素质教育实施。重在关爱弱势群体。一是保障农民工子女就学。指定县城公办中小学作为接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的定点学校,随机编班,平等对待,确保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进得来、学得好。近三年,已接纳2800名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二是保障残疾儿童教育。不断加大县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力度,投入1600万元新建高标准、规范化县特殊教育学校今秋投入使用;同时采取属地随班就读方式,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三是加强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建立代管家长制度、家校联系制度、结对帮扶制度和应急处理制度,寄宿制学校建立留守儿童俱乐部,开设亲情电话,设置心理咨询室,积极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系列教育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让留守儿童在学校里感受到人文关怀和集体温暖,快乐学习和生活。四是健全学生资助体系。完善“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学生资助体系,通过免、补、助、奖等措施,保障困难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为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开辟 “绿色通道”。重在加强学校管理。一是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开展教学活动,开齐课程、上足课时,学生入学均衡编班,学校均衡配备教师,禁止利用节假日补课,禁止学校按分数给学生排名次,不下达升学指标,不单纯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工作。二是保障学校安全。始终把学校安全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全面推行安全教育全员包保责任制,严格实行安全责任追究制,聘任法制副校长,配备专、兼职保安400余人,广泛开展安全教育,不断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安全工作警钟长鸣,为师生营造和谐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三是加强收费管理。严格执行《河南省规范中小学收费十条禁令》,坚持公示制度,开通监督电话,设立举报箱,聘请监督员,组织联合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切实规范学校的收费行为。
    联系我们 | 后台管理 | 站长统计
版权所有 © 信阳市教育体育局   豫ICP备2021011488号-1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66号
地址:信阳市新华西路45号A   电话:0376-6221658    邮政编码:4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