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体电教〔2021〕342号
各县区教育(体育)局,各管理区教育办,局属各学校: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示精神,按照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及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快落实教育部加强“三个课堂”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为使我市在线教育在新的形势下健康、规范、有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推动课堂革命,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促进育人方式转变,支撑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二)重要意义
在线教育是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互动的新型教育方式,是教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融合在线教育,构建线上线下教育常态化融合发展机制,形成良性互动格局,有利于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有利于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三)建设模式
以“三个课堂”建设模式为主体,通过网络学校、网络课程等形式,系统性、全方位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或者全市范围内共享,在有效治理课外培训机构乱象的同时,作为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的补充,以“疏堵结合”的方式,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在应用中不断探索将在线教育纳入部分教育阶段的日常教学体系,使其成为传统课堂的有益补充,并在部分学校先行先试。鼓励加大投入和教师培训力度,试点开展基于线上智能环境的课堂教学、深化普及在线教育应用等。完善在线教育知识产权保护、内容监管、市场准入等制度规范,形成高质量线上教育资源供给。同时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鼓励职业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深入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围绕在线教育打造资源共享、开放共建的创新联合体。促进科研与教学实现良性互动。加强智能教学助手、人工智能(AI)教师等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推动教育模式变革。
(四)总体目标
到2022年,全面实现在线教育在全市广大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建立健全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课的问题得到根本改变,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持续优化,学校办学水平普遍提升,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有效弥合,推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统筹规划和落地实施,推动应用普及
按照市级统筹规划、区域整体推进、学校按需使用的原则,制定分级分层、相互协调的在线教育总体推进计划,有组织地推进在线教育实施。各县区教育部门要根据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结合教育信息化工作部署,制定在线教育应用实施方案,确定时间表和路线图,系统推进在线教育常态化应用。各学校要结合实际,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借助在线教育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二)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和考核激励,激发应用活力
健全组织运行机制,把在线教育纳入日常教学管理体系,进行统一管理与调度,明确不同应用模式下的输出端与接收端的工作要求和操作规程;科学确定输出端的辐射范围,合理控制接收端的数量;加强线上互动,增进师生之间情感交流与人文关怀。推广“中心校带教学点”“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把教师在在线教育中承担的教学和教研任务纳入工作量计算,在绩效考核、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三)强化教师研训和教研支撑,增强应用能力
积极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全员培训,重点解决在线授课、网络教研、操作实践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增强教师在线教育应用的基础能力。采取整校推进方式,加强对校长、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的业务培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信息化领导力和信息素养,提高在线教育的应用管理和服务水平。鼓励职业学校结合社会需要和办学特色,加强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网络安全等相关专业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与“智能+”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在线教育行业发展各类急需人才。通过开展教学比赛、召开现场会、举办应用展示活动等方式,宣传推广在线教育应用的先进经验。
(四)优化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改善应用条件
统筹多方资源,全力补齐农村薄弱校和教学点在在线教育硬件设施与软件资源等方面的短板。因地制宜地选择合理的技术方案与实施路径。鼓励充分利用现有配套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通教师,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探索建立“基础性资源靠政策、个性化资源靠市场”的资源开发、应用、服务机制,不断增强在线教育的智能化、共享性、互动性。
(五)开展质量监控和效果评估,提升应用效能
加强对在线教育的统筹管理,构建基于网络的教学计划、课堂教学、教学研究、质量监测、评价反馈的闭环系统,确保在线教育的教学质量。通过对在线教育应用的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实现对在线教育应用效果的动态监管,辅助科学决策、支撑精细管理、促进精准教学。提升在线教育应用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各县区和学校是在线教育开展实施的主体,负责对在线教育运行环境和应用服务等进行维护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住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商用契机,加快推动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提升教育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实施“数字校园规范建设行动”,全面改善学校网络和接入条件,到2022年实现所有学校接入快速稳定的互联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在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提供专业化服务。保障在线教育稳定运行、迭代升级和有效使用。教研、师训、电教、装备等相关业务部门应从教研指导、教师培训、技术支撑、运行维护、咨询服务等方面,保障在线教育的常态化应用。
(二)经费保障
建立多方参与机制,积极引导行业企业、公益机构、科研院所等社会力量参与,构建“政府规范引导、企业投资建设、用户自主自愿购买服务”的应用生态。制定在线教育输出端学校和教师激励政策。统筹考虑在线教育建设经费、运维经费、应用经费和培训经费的合理比例,优化经费支出结构,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更好地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在线教育建设,提供高质量的运维和支撑服务。
(三)安全保障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与文件要求,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网络安全监测预警通报制度和个人用户信息保护制度,探索建立应用软件安全评估机制、数据分级保障机制、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运维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在线教育网络安全责任。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要求在线教育相关服务提供方,规范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定期排查网络安全隐患。加强对在线教育建设与应用相关人员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维护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
信阳市教育体育局
2021年11月10日